手足口病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,由肠道病毒71型(EV71)和珂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,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比例比较大。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,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肺水肿、心肌炎等致命性并发症,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,易发生死亡。
手足口病分布广泛,无明显的地区性,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以夏秋季多见,发病高峰位于6、7月,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,但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多见。
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。该病传播方式多样,传染性强,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。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被患儿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等污染的手、毛巾、牙杯、玩具、食物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。
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,早发现、早治疗,绝大部分可以痊愈,不会留有后遗症。
预防手足口病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 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,不要让孩子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。
2、 住房要保持开窗通风,衣服和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。
3、 孩子的玩具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,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。
4、 本病流行期间,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的儿童接触,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5、 孩子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。托幼机构及小学应每日进行晨检,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送诊,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。